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学院动态
祝贺我院刘慧荣教授获得2023年“首都劳动奖章”
时间:2023-05-01

2023年4月27日上午,北京市总工会召开2023年“五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关于授予2023年首都劳动奖状、首都劳动奖章和北京市工人先锋号的决定》。我院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主任,教授刘慧荣获得“首都劳动奖章”。

首都劳动奖章是北京市总工会为了表彰长期在平凡岗位上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锐意改革,开拓创新,成绩卓著,事迹突出的先进个人所设立的奖项。

“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刘慧荣

刘慧荣,教授、博士生导师,首届“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心血管受体免疫学领域研究专家。1999年获得山西医科大学生理学专业博士学位,2001年-2004年在美国杰佛逊大学医学院急诊部开展合作研究。现任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主任,代谢紊乱相关心血管疾病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等职。兼任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病学分会衰老基础医学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六届受体和信号转导专业委员会委员等社会职务。

在教书育人方面,刘老师充满耐心与智慧的教育方法让一个个“草根”学生化身为业内专家,她秉承“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教育理念,留意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毫不吝啬其赞美之词,使很多自认为出身“寒门”的学生重拾自信,脱胎换骨。如学生杨捷从入学时的迷茫和不自信,到现在成为结构生物学和病毒学专家,她开发了新的冷冻电镜应用程序,使科研人员能更轻松地获取高分辨率的微观图像,并基于此技术设计了多价纳米颗粒新冠肺炎候选疫苗,获得2022年Boyer生物化学博士后卓越奖。学生杨晓丽从入学时的“学术小白”,到现在成为辅助生殖领域的国内知名专家,她带领科室创造了山西省辅助生殖技术领域的“八个首例”,进入了国家辅助生殖技术管理专家库。学生李岩在求学过程中心理最困顿的时刻遇到了刘老师,在她开导鼓励下慢慢找回自我,发现自己对于科研的热爱,他所主持的“现代冥想辅助肿瘤康复项目”获得了“创青春”首届全国卫生健康行业青年创新大赛(2022) 铜奖,2022年获得“天津市优秀科技工作”荣誉称号。刘老师累积培养了硕士生84名,博士生44名。毕业后多位学生感叹,是刘老师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让自己找到了价值与方向。刘老师也非常重视对本科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先后接纳了118名本科生来课题组进行基本科研训练,指导了42名本科生完成毕业设计,其中13名学生获奖,包括国家级4项,市级1项。

在科学研究方面,“应用基础科学研究,切实解决临床问题”是刘慧荣教授一直秉承的研究宗旨,其负责的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与8家临床医院建立了合作关系,辐射京津晋,重点致力于重大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的探究,为临床诊疗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和推广提供科研支撑平台。近年来主要发现抗GPCR自身抗体通过特殊的受体活化机制,参与高血压、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这些自身抗体是现有心血管疾病药物临床治疗存在残余风险的重要原因,为新药研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该系列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荣获华夏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同时发现了一个新的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的突变位点,阐明了该位点的致病性和发病机制,为该类患者提供了重要的临床遗传咨询、防治建议以及延缓发病的指导原则。以上相关研究成果被纳入研究生教材,并在Circulation、JACC、Autoimmunity等杂志发表SCI论文106篇,累计影响因子为412.6002,H index为28;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15篇;荣获山西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一等奖,山西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科研类奖励36项。

在教育教学方面,刘慧荣教授从教41年来,一直扎根教学工作一线,以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为至乐。刘老师目前仍担负8门理论课的授课任务,教学对象包括本科生、留学生和研究生等不同层次,年均理论授课约133学时,居教研室之首。在教学方法上,刘老师思路开阔,完成了多个首次尝试,率先将新的教学模式——基于问题的学习(PBL)引入长学制(“5+3”一体化)教学,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留学生中开展翻转课堂,让学生有机会上台表达;利用课前5分钟开展“Pre-class gaming”活动,锻炼学生团结协作能力等。此外还大力推进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学科融合;开设了3门网络课程;担任主编编写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各1部,担任副主编编写本科生教材1部,参编论著2部。因教学成绩突出,获得第十二届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高创计划”领军人才、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省级人选(333人才)、首都医科大学优秀教育教学奖等奖励与称号。

刘慧荣教授是“经师”与“人师”的统一者。在给青年教师培训时常说,我们工作的大部分时间,监督我们的唯有自己的良心,作为党员,尤其要时刻冲锋在前。在刘老师眼里,一年365天都是工作日,女儿结婚时只请了两天假,大年三十依然陪着学生在实验室奋战;母亲去世当天,还在给学生辅导课题;新冠阳性后出现严重心律失常症状,也不曾耽误一节课。在繁忙的上课季、答辩季、基金申报季,她办公室的灯便成了“夜空中最亮的星”,熬夜甚至通宵都是家常便饭,经常是备课、写项目、给学生改论文到天亮,然后抹把脸,喝杯咖啡就去教室上大课。在学生眼里,刘老师似乎是铁打的,不用吃饭,不用睡觉,工作时永远精神抖擞,精力充沛。长期熬夜使刘老师脸上多出了一对大大的黑眼圈,学生们悄悄给起了个昵称“烟熏妆”,她得到了学生的尊敬与爱戴。


值此“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祝贺刘慧荣教授获得2023年首都劳动奖章!让我们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用不懈的奋斗精神,脚踏实地在平凡的劳动岗位创造不平凡的成就!

回到顶部